民間有一句諺語:“漢冢唐塔朱打圈。”漢朝的皇帝一登上天子寶座就為自己修筑陵墓 《后漢書·禮儀下》即有這樣的記載:“天子即位明年將作大匠營陵地。”西漢11個皇 帝的陵墓基本上都排列在咸陽以東的二道塬上成體系不說而且都是在生前預修的陵墓。 唐朝時皇帝們則另有所鐘佛事盛行佛塔遍建。有的藏經有的祈福有的則為了安葬 高僧。到了明朝皇帝老子則喜歡筑城墻也就是所謂的“打圈”。“高筑墻、廣積糧、緩 稱王”便是朱元璋臣下的進諫“語錄”。所以朱元璋一直認為“非深溝高壘內儲外備 不能為安”。今西安城墻也便在那時應運而生了。
西安城墻是我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到現在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是 明洪武年間在唐長安皇城舊址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朱元璋的兒子朱被封為秦王奉旨駐守 西安到任后便開始修建秦王府并擴建西安城垣。長興侯耿炳文和都指揮使濮英受命實施 這項工程。據史料記載這次修建原有的舊城西邊和南邊的城墻沒有動只是把東面和北 面 的城墻向外拓展了許多使面積增大了四分之一。其建筑時間前后歷時有七八年正式筑城 也有四年左右明洪武十一年全部完工。建成后的西安城墻周長約14公里高12米底寬 14~18米上項寬12~14米城墻平面總體呈東西向長方形。所筑城墻全部用黃土摻和麥秸 草渣分層夯筑每層厚8~12公分最后一層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墻體非常堅固 。 修筑城池當然是為了防御。西安處于西北要害之地地位險固便于扼控邊防。現在的新 疆人仍把西安所在的關中地區稱為“口內”可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不要小看西安這座城 墻 在現在戰爭中可能難以經受打擊但在古人那里則是一座堅不可摧的防御系統簡陋的武 器是拿它沒任何辦法的。為了便于防守也為了能在防守的同時打擊敵人城墻在設計上是 想了許多在今天看來也是比較科學比較有效的辦法的。沿城墻外圍挖有護城河又深又寬 只 有通過城門上的吊橋才能出入。城門處又有城墻三道門洞三重其上建有正樓、箭樓和譙 樓前后相列同時又設有護門小城叫甕城入城必先進甕城必要時可四面圍擊。城垣 四角各有一座角臺建有角樓在上觀望視野較寬。沿城墻外壁每隔120米還筑有一座伸 出城墻的“敵臺”以便于觀察敵情便于防守便于還擊。整個城墻的外沿設計有女墻( 垛 墻)當然是為了做掩護、了望和攻擊之用。從城墻的整體結構來看其防御意圖是非常明 顯的防御功能是非常強的。
說起西安城墻自然讓人想到另外三座城:新城、王城和滿城。
新城是唐末時韓建所建。實際上并非完全新建它是把唐長安城大片區域拋棄(包括唐長 安城外廓城和宮城)惟取子城(皇城)加以改造而成是名“新城”。到了明洪武年間朱 在此基礎上才擴建成今西安城這樣的規模。在此同時朱于今新城廣場陜西省人民政府 所在地又為自己修建了一座秦王府稱做“王城”。王城周長4.5公里四面各有一門東 為體仁門西為遵義門南為端禮門(清改為端履門至今)北為廣智門。清順治二年清軍 進入西安后把西安東北角包括“王城”在內劃為八旗駐防城叫做“滿城”。滿城東北兩 面利用原來的大城墻西墻延伸至今北大街東側南墻則到今東大街南側四面城墻相接 周長達7公里左右包在滿城里的原“王 城”拆毀后則被改做八旗校場。王城和滿城實際上都是城中之城。如此重重包圍在當時歷 史條件下是有其特殊原因的。王城住著朱及其家眷并有重兵 駐守以御外患。滿城是滿人 的天下容不得漢人混雜故筑“小城”以與漢人相隔。20年代末期曾一度將這個地方叫 做“紅城”30年代初楊虎城將軍住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兼陜西省主席后遂將“紅城”改 名為“新城”。原來的城墻也被拆除城中城至此消失。
西安城墻解放初基本還保持原貌可惜在50年代以后遭到不應有的待遇除了殘破不全的 墻體還在外原有的建筑幾乎被破壞殆盡可謂墻已不墻、城已不城了。80年代起西安城 墻才得以全面整修。現在的西安城墻就是經過重新整修后的面貌。這也是西安人民努力的結 果。西安城墻從此恢復了昔日的雄偉新建的環城公園為西安城墻又增添了新的魅力。樹 多了水變得清了環境也變得整潔了到了近前游人們覺得心境潔凈了心情舒暢了 有興致的話還可坐上小船劃上幾劃。休閑、娛樂、健身這里已是好去處。城墻內的順城 道路也在逐步進行改善。來到西安不登城墻絕對是一件憾事因為在西安以外的其它城市 你是斷然體會不到“登臨城闕天下小”的霸王之勢的。
不登城墻你也許不會真正了解西安。西安這座古城好像一切都是被籠罩、被封閉似的。 城墻嚴嚴實實的一“圈”就是好幾百年;帝王陵墓藏于山丘老是發掘不盡驚喜之余 讓人又感到迷茫;近年來連老天也常常沉著臉灰蒙蒙陰凄凄的真正云開霧散、藍天 一片的大好形勢已極為少見。……西安人歷史上從來都是被圍在城里的漢唐以降直到明朝 盡管城的位置和大小有所變化但墻是一直都存在著的。從古到今城墻給人一種安全、 周全的感覺更有一種坐城號令天下的威風。有城必有城門但不多出出進進的人都必須 從這里經過。城門關閉時那是不可以再隨便走動的。明清時西安城出現的城圍城正可 謂成了“雙保險”。似乎老擔心外來者突然會侵擾因此經常做著防御的準備。歲月流逝 習以為常墻是越來越固了城是越來越古了城墻里的人也愈來愈“孤”了。這種自覺不 自覺的“孤家寡人”心態成為一把雙刃劍既成全了西安人也害苦了西安人。住得久了 住得慣了是誰也不容易把他們從這“四堵墻”里拉出來外面的世界遠沒有這里的精彩 他們就這樣想著一想就是幾百年、上千年。結果是河南逃荒的來了山西逃難的也來了 都在這里落了腳、安了家。西安人不以為然仍然抱“城”守缺。改革開放以后江浙一 帶的能人也大批來到西安做裁縫、做家具、做裝修給這個城市送來了一股“新風”;隨 后福建的、四川的、東北的全國四面八方的人都接踵來到這古老城市給西安城墻內注 入 了新的生機漸漸地西安人也試著走出城墻。交叉換位有人去了南方去了從來沒有想過 也沒有去過的地方。西部大開發要抓住這個大好機遇西安人都這么想都這么說把 西安建成全國一流的旅游大市包括城墻在內要大力開發和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 吸引海內外更多的旅游者光臨西安想法設法要讓人心甘情愿地高高興興地把錢投到西安 投給西安人民。再不能像過去那樣西安人老是把地下出土的古跡文物“背著”走全國走 世界那樣太費事效果也不見得好。現在的城墻已不是過去的城墻要的是吸引而不是 排斥;要的是歡迎而不是“防御”;要的是接納而不是拒絕;要的是融合而不是孤寡 。西安老城墻也將以新的英姿矗立于新的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