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新民,男,秦腔丑角。陜西藍田人。生于一九二二年。一九三五年考入西安易俗社第十一期科班學藝,專行文丑。
幼年的樊新民,學藝非常吃苦,除攻習規(guī)定的課日外,還常在跑龍?zhí)椎膶嵺`中,偷經(jīng)學藝。他的戲路很寬,不僅能演《蔣干盜書》中的蔣干,《三滴血》中的晉信書一類官衣、方巾丑;還能演《三打祝家莊》中的祝小三、《柜中緣》中的淘氣等一類腰包小丑,也能演彩旦。一九五六年陜西省舉行第一屆戲劇觀摩演出,他在《游龜山》一劇中,既成功地塑造了卑鄙下流、浪蕩不羈、貪花好色之徒盧世寬的形象,又成功地塑造了風趣詼諧、有正義感的董威形象,得到了廣大觀眾的贊揚,榮獲演員一等獎。
將近五十年的藝術(shù)實踐中,樊新民演出過數(shù)十出傳統(tǒng)戲和現(xiàn)代戲,塑造了一系列不同身分、不同個性特征的舞臺藝術(shù)形象,特別是演《群英會》中的蔣干,《三滴血>中的晉信書,《周仁回府》中的封成東,《柜中緣》中的淘氣、《大家喜歡》中的王三寶。《沙家浜》中的刁德一等,在觀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樊新民繼承了秦腔名丑馬平民(人稱馬博士)的表演風格,有“馬派名丑”之稱。同時他博采眾長,吸收其他名丑的精華,形成了自己表演藝術(shù)上嚴肅認真、演丑不油的獨特風格。正如他談表演體會時講的:“丑之所以滑稽可笑或者卑鄙下流,并不是演員故意用些油腔滑調(diào)、擠眉弄眼的語言動作去取得的,而是由人物劇情決定的。因之,演員愈是嚴肅、認真地從人物和生活出發(fā)來表演,那么效果就會愈深刻感人;否則,你如果以為自己是演丑的就胡說亂道,那只能取得觀眾一時的掌聲,卻不能給觀眾些什么。”所以他在表演上總是從劇本、主題、人物性格出發(fā),在生活中找形象,而不是找噱頭。他對丑角表演藝術(shù)的這種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是值得后輩演員學習的。
在電影《三滴血》中,他把晉信書主觀武斷、昏庸空虛、迷信教條的腐儒本質(zhì),深刻地揭露于觀眾面前。中國戲劇家田漢引用馬少波得評語:“樊新民的晉信書足以媲美米國糧的過于執(zhí)”。
1989年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