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出任洋州知府那天,衙門前擠滿了人。父老鄉親們想看看文大人坐堂的氣派,文人雅士們想看看他畫們‘的技藝。這時,前任州官趁機討好,大擺筵席為文同接風,還特地從南鄭請來一家漢劇班子?墒俏耐瑹o心做官,有戲不看,逢宴不吃,常常漫步在漢江河畔,欣賞茂林修竹,清波激浪,寄情于山水之間。
文同的墨竹畫早有盛名,他到洋州任職后,常有富戶豪紳持絹索畫,但他總是拒之門外。這天,他出外查訪,途經謝村鎮一家黃酒作坊門前,一位鬢發皆白的老人朝他點頭微笑,熱情的請他到屋里飲酒。閑聊中才知老人靠釀酒謀生,只因他的作坊地處偏僻小巷,銷路一直不好,生活非常艱難。
文同飲罷一杯黃酒之后,頓覺心清神爽,于是,命隨從取出文房四寶,一陣淡潑濃抹,便畫成了一幅墨竹圖。
說來巧得很,正在文同往畫上落款之際,他表兄蘇東坡也趕到謝村黃酒作坊來了。蘇東坡一邊喝酒,一邊贊嘆:佳作,佳作!說罷,操筆在墨竹圖的右下方畫了一頭黃牛,并寫了七絕一首:
漢水修竹賤如蓬, 斤斧何曾赦籜龍; 料得清貧讒太守, 渭濱千畝在胸中。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沒多久,洋州三縣遠近都知道文同和蘇東坡為謝村黃酒題詩賜畫了。人民紛紛前往觀賞。真是門庭若市,生意興隆,謝村黃酒很快就在東川 (漢中地區古稱)名聲大震了。從此,作坊主把這幅文人畫高懸中堂,供人觀賞,招徠顧客。但是,不知到了什么時候,這幅畫卻不見了。
說來奇怪,1960年文物普查時,競在謝村鎮北十里的大爺山的第48座廟宇前墻壁上,發現了這幅墨竹黃牛圖。洋縣文化館把這幅珍貴的畫裱糊后,夾在畫框里供人觀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