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西安炭市街副食品交易市場 王西林 攝
2003年夏,西安炭市街副食品交易市場 王西林 攝
上世紀90年代的騾馬市 秦嶺攝
如今建設一新的騾馬市
曾經環繞在周圍的老墻矮院,不經意間豎起了高樓大廈;兒時經常光顧的小賣部被大型超市替代;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少見的“大哥大”,如今變成了精巧的手機……改革開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那些熟悉的場景和細節,曾經被我們用圖片記錄。歡迎把您珍存的能夠反映改革開放三十年變遷的照片,寄來參與本報10月舉辦的大型圖片展。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大到買輛自行車,小到買一尺布,你手里除了有“票”,還得在國營商店門前排長隊;而30年后的今天,遍布大街小巷的大型商場、超市和便利店,使老百姓能方便地買到生活所需的任何物品,讓“吃飯憑糧票、穿衣憑布票”的日子成了塵封的回憶。
“那會兒流行一句話,叫‘吃有炭市街、穿有騾馬市、用有康復路’。”提起改革開放初期,老西安都忘不了這句話。“過年都能吃上海鮮了。”50歲的馬師傅稱,上世紀80年代初,農貿市場、副食店小賣部開始陸續在西安街頭恢復,海參、魷魚這些海里的“玩意兒”也擺上了處在內陸的老百姓的飯桌。逢年過節,好多人就攜家帶口逛炭市街,盡管這時候海鮮品種還僅限于發泡的海參和魚蝦,價格也著實不低,可不少人還是會買上些提回家。“這時候人才知道啥叫‘消費’啊!”馬師傅感嘆,告別了“憑票買貨”的日子,只要想著能多掙點錢給家里添東西,自己工作起來就特帶勁!
而騾馬市則是當時時尚、新潮的代名詞。“流行的喇叭褲、蛤蟆鏡都能在那兒買到。”32歲的曹女士稱,在她的記憶中,騾馬市簡直就像現在的小寨一樣,匯集了各種時髦衣服、首飾,既好看,又便宜,有一陣港臺歌星流行穿破洞的牛仔褲,騾馬市幾乎各個服裝攤都擺上了破洞褲;上世紀80年代末流行穿健美褲,騾馬市里可是啥顏色、啥花樣的都能找著……一到周末或者過節前,騾馬市就擠得水泄不通,連外地游客到西安也會去騾馬市一逛。
如今,這些久負盛名的老商業街、副食品市場和小商品市場,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馬路市場”變成規模更大、更現代化的商業中心,依然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而上世紀90年代陸續出現的連鎖超市和便利店,各種商品更是一應俱全,別說日常用品,即使你想品嘗一下產自澳大利亞的牛肉,也不是難事。本報記者 馬群 要露滋
家里老照片 快拿來參賽
30年圖片展征集活動開展以來,不少讀者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昨日,攝影家秦嶺為本次圖片展提供了大量優秀的記實照片,內容涉及20多年來西安城市大街小巷、經濟民生等等的變化。欣賞這些照片,我們看到了沒有擺布、毫無做作的生活狀態,領略了這座城市里普通百姓的人文景觀,感受到了父老鄉親的親切、平實和鮮活。同時,又不得不感慨,秦老師真的是一位“默默給西安城市留‘紀念照’的人”。
秦嶺簡介 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圖片攝影專業。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攝影家協會理事,西安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從事攝影近三十年,拍攝了大量以西安城為主題的都市題材以及陜西民俗民風的作品,多幅作品在國內外攝影比賽中獲獎、展出和被知名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圖書、報刊也多有刊發。其藝術成就曾被多家媒體予以長篇報道和評介。
為了方便讀者投稿,本報將能反映改革開放30年變化的圖片粗略分類,希望能拋磚引玉。如果您手中珍藏著這些類型或其他能反映30年陜西各方面變化的照片,都可以給本報投稿。
◆城市建設:鐘鼓樓、城墻、火車站、興慶宮公園、騾馬市、小寨等西安地標性建筑或歷史悠久街區30年來的發展和變遷;
◆城市交通:從當年的老式公共電車、鳳凰牌自行車到現今四通八達的公交線路、逐年增多的私家轎車和正在建設的地鐵等反映越來越便捷的城市交通的照片;
◆百姓衣著:從滿街的中山裝、藍綠色軍服,到風靡一時的喇叭褲、板鞋、健美褲和“招手停”發型,30年來,百姓的衣著打扮越來越追求個性;
◆百姓住房:四合院小平房、擁擠的筒子樓、設施簡單的家屬院,這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百姓的老舊住房也是反映時代進步的見證;
◆通訊器材:只有在機關單位才能見到的電話、大哥大、BP機,別看這些東西現在已過時,在當年可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百姓娛樂方式變化:從聽廣播、看電視再到看電影、唱卡拉OK,百姓日子越過越好,娛樂方式也越來越多樣。滾鐵環、跳皮筋、拍洋片、砸沙包、蹲在街邊兩分錢看一天的小人書,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孩子們的小游戲現在已經難見蹤影。
■作品要求
1.投稿作品單幅、組照均可,特別歡迎持續記錄、新舊對比的專題照片,組照請在背面標明排序。創作時間1978年至2008年,謝絕提供電腦創意和改變原始影像的作品,照片一律放大到8英寸(長邊尺寸),不得裝裱;電子文件的圖片,刻成光盤或網上投稿。所有投稿照片,均請注明拍攝時間、地點、人物名稱、背景等說明,務必留下作者聯系方式。
2.所有征集作品均作為宣傳報道之用,不另付稿酬,參展作品概不退還。
3.參與活動作者確保對參賽作品享有版權,作品涉及肖像權事宜由參賽者自負,組委會不承擔法律責任,所有投稿者將被視為已認真閱讀并遵守以上約定。
■投稿方式
發 郵 件 至sheyingbu60@126.com;圖片和光盤郵寄至西安市含光北路156號華商報社新聞攝影部劉靖維,郵政編碼:710068,請在信封上注明“圖片展作品”;將作品直接送至本報接待處。其他事宜詳見8月18日-20日本報B疊相關報道。
咨詢電話:029-88429530(上午9:00-12:00;下午2:00-5:00)
紀念改革開放30年大型圖片展
主辦:陜西省委宣傳部承辦:西安城墻景區管委會 陜西省攝影家協會
西安市攝影家協會 華商報社